《關係黑洞:面對侵蝕關係的不安全感,我們該如何救贖自己?》 這本書一直在我的閱讀清單裡,但我一直沒有機會去讀。結果後來某段時間感情一直不太順,也沒有吵架,但是雙方協議先進入冷靜期。萬念俱灰之下,路過書店剛好城邦正在作活動,就立刻買回家了。這本書可以說是像場及時雨一樣出現在我生活中,剛剛好書裡的所描寫的情境,提出的科學解釋,對我來說非常受用。 Attachment Theory 作者在書裡介紹了三種依戀類型:安全型、焦慮型、逃避型。 比較需要關注的是後面那兩個類型,焦慮型的人內心常有不安全感、有信任問題、常常害怕被伴侶拋棄、容易感受對方情緒、需要說清楚。逃避型的人是理性的、習慣逃避、需要自己的空間時間。作者說這兩類型的人很容易配成一對,完全符合我的情況。 我自己就是很難信任對方,如果對方失聯或是和朋友出去,我會感受到強烈的背叛感,覺得自己被丟棄。而且腦中開始浮現不好的情節,做不好的聯想,猜忌懷疑。這時候我就會傳訊息、打電話來安撫自己不平靜的心,渴望對方解決我的不安全感。但是即使對方接了電話、回了訊息,與只能暫時撫平我內心的不安,療效不持久。其實自己也很討厭這樣的自己,但很像著魔一樣每次每次都會發生一樣的事情,像是變成了規律。久了對方累了,我自己也厭倦了這樣不安穩的情緒。焦慮型的人,不只帶給對方很大的壓力,自己也不會好過。我常常大哭也常常失眠,有時會夢到自己被拋棄而驚醒。而對方剛好是逃避型的人,對於我的這些情緒,他覺得像是對自己的指責,好像他還做得不夠多不夠好,所以我才會這樣難過、崩潰。他需要自己的空間,而我需要他。兩者無法達成一個平衡,最後就失控了。 是讀了這本書以後我才開始回頭檢視自己的行為,了解自己的情緒。作者也提出了幾個建議,像是焦慮型的另一半要知道,有時伴侶的情緒不是自己的責任,不用感到自責。而逃避型的伴侶要知道,當對方需要自己的空間時間時,那不是在拒絕你,那不是不愛你,他是真的有需要。我覺得當我開始可以比較跳脫的審視自己跟對方的行為後,一切都變得比較簡單。我比較可以在再次失控之後,提醒自己,問自己現在這個狀態是為什麼而形成,拉一點理性回來。對方也因為我的解釋以後,開始比較輕鬆應對我的情緒,知道他不用對我的情緒完全負責。 當然現在我還在努力找尋方法根除我的不安全感,也許可以成功也許不能,不過至少是個好開始。...